江苏区域创新能力问鼎全国 实现“六连冠”
12月25日,《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2014》在北京正式对外发布,与2013年相比,2014年区域创新能力综合排名总体格局略有变动,但前9名地区排名稳定,依次是江苏、广东、北京、上海、浙江、山东、天津、重庆和安徽,湖北由去年的第12名上升至第10名。江苏区域创新能力再次问鼎,连续6年蝉联“全国创新能力最强地区”。
据悉,《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2014》由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小组发布,每年从知识创造、知识获取、企业创新、创新环境、创新绩效五个方面对全国各省区市(不含港澳台)创新能力进行综合评价。此次,江苏省在企业创新、创新环境两项指标上居全国第一,知识创造、知识获取、创新绩效等位列全国第2名。
“十二五”以来,江苏省委、省政府坚持把科技创新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工程,创新型省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高新技术企业数、大中型工业企业研发机构数、企业科技税收减免额等10多个指标较2010年翻一番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规模达5万多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超过39%,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过2.4%,科技进步贡献率达57.5%,知识产权综合水平、人才综合竞争力位居全国前列,成为我国创新活力最强、创新成果最多、创新氛围最浓的省份。
“十二五”以来,江苏省部分指标完成情况:
1、大中型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建有率:36.5%——〉86.5%,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倍;
2、全省专利申请数:23.6万件——〉50.4万件,占全国的1/5;
3、企业科技税收减免额:108亿元——〉230亿元,占全国的1/6;
4、全社会研发投入:858亿元——〉1430亿元,占全国的1/8;
5、高新技术企业数量:3093个——〉7703个,占全国的1/9。
报告显示,排名上升幅度最大的是甘肃,由2013年的第25名跃至2014年的第18名,主要是由于知识获取和企业创新能力排名大幅提升;排名下降幅度最大的是内蒙古,由第18名下降至第27名,主要原因是其知识创造排名位居全国末位。
“2001年至2014年,北京、上海、广东、江苏一直位列区域创新能力的前4名。”该报告课题组组长、中国科学院大学管理学院教授柳卸林分析,北京的知识创造能力远远领先于其他地区;上海的知识获取能力排名第一;江苏的企业创新能力、创新环境排名第一,且优势扩大;广东的创新绩效排名第一,但创新环境排名从去年的第一下滑到第三。
此外,各地区的创新实力、效率和潜力存在较大差异。其中,江苏、广东的创新实力远领先于其他地区;北京、上海、天津、江苏的创新效率遥遥领先;重庆、海南、安徽的创新潜力最大。
从全国整体格局分析,东部仍然是我国创新能力较强地区,且领先地区的优势逐渐扩大;中部地区排名稳步提升,山西、湖北进步大;东北地区创新能力排名整体下滑,东北三省排名均有所下滑;西部地区整体的创新能力仍然偏弱,呈现周期性波动,重庆仍是该地区领头羊,自2013年以来继续排名第八。
课题组通过研究认为,当前阶段,工业企业仍然是拉动本地创新的重要力量;对教育、研发的重视和高投入,为本地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知识基础和创新动力;发展水平与区域创新能力并非严格的线性关系,均衡发展对提高本地创新能力极为重要。
该报告今年还选择了钢铁和生物医药为产业典型,以广东为案例区域,推出了“创新驱动与产业转型升级”的主题研究报告。
此项工作由科技部政策法规司资助,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小组和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创新创业管理研究中心承担,从1999年开始,至今已经连续开展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