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州加快建设创新载体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今年以来,通州以锡通科技产业园、开发区、滨江新区和滨海新区“一园三区”为发展主平台,整合发展要素,促进江、海、城以及园区、产业良性互动、协调发展。
一是做高锡通科技产业园,打造科学发展的“实践区”。以在张芝山镇开发建设的产业园和在先锋镇开发建设的现代服务业新城为突破口,建设一个高科技、生态型、综合性、多功能的商务新区、科技新城。实现“三年成框架、五年出形态”的建设目标,形成500亿元以上的销售规模。
二是做大开发区,打造科技支撑的“主阵地”。在开发上坚持整合、优化、扩容“三同步”。加快南区建设进程,与中国南通家纺新城规划衔接;加快西区拓展延伸,与中国南通空港高科技产业园对接。在布局上实现集聚、集群、集约“三提高”。大力发展总部经济,招引一批地区(公司)总部、研发中心等功能性项目,努力形成都市型工业集群。在功能上推进商务、政务、服务“三配套”。完善规划布局、提升功能定位、夯实产业基础、增大财税贡献,加快跨入国家级开发区行列。
三是做优滨江新区,形成新兴产业的“新亮点”。整合横港沙、开沙岛和平潮、五接等镇三大片区资源和要素,重点打造船舶海工、纺织新材料、港口物流、生态旅游四大产业,着力推进恒汉化纤、海旺石化等重特大项目,积极推进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特色区建设,打造通州新的千亿级经济片区。
四是做强滨海新区,建设科技引领发展的“前沿区”。加快推进通州湾围垦、港口建设,积极发展金融、商务、房地产、滨海旅游等港城配套产业,尽快构建以科技为先导的大石化、大钢铁、大物流为标志的大滨海、新港城产业体系雏形,致力打造我国沿海重要的大型临港产业基地、长三角最具潜力的高科技制造业基地、江苏沿海新兴海洋产业发展示范区。
一是做高锡通科技产业园,打造科学发展的“实践区”。以在张芝山镇开发建设的产业园和在先锋镇开发建设的现代服务业新城为突破口,建设一个高科技、生态型、综合性、多功能的商务新区、科技新城。实现“三年成框架、五年出形态”的建设目标,形成500亿元以上的销售规模。
二是做大开发区,打造科技支撑的“主阵地”。在开发上坚持整合、优化、扩容“三同步”。加快南区建设进程,与中国南通家纺新城规划衔接;加快西区拓展延伸,与中国南通空港高科技产业园对接。在布局上实现集聚、集群、集约“三提高”。大力发展总部经济,招引一批地区(公司)总部、研发中心等功能性项目,努力形成都市型工业集群。在功能上推进商务、政务、服务“三配套”。完善规划布局、提升功能定位、夯实产业基础、增大财税贡献,加快跨入国家级开发区行列。
三是做优滨江新区,形成新兴产业的“新亮点”。整合横港沙、开沙岛和平潮、五接等镇三大片区资源和要素,重点打造船舶海工、纺织新材料、港口物流、生态旅游四大产业,着力推进恒汉化纤、海旺石化等重特大项目,积极推进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特色区建设,打造通州新的千亿级经济片区。
四是做强滨海新区,建设科技引领发展的“前沿区”。加快推进通州湾围垦、港口建设,积极发展金融、商务、房地产、滨海旅游等港城配套产业,尽快构建以科技为先导的大石化、大钢铁、大物流为标志的大滨海、新港城产业体系雏形,致力打造我国沿海重要的大型临港产业基地、长三角最具潜力的高科技制造业基地、江苏沿海新兴海洋产业发展示范区。